普通杜鹃

普通杜鹃Cuculus canorus,中小型攀禽。主要为夏候鸟,部分旅鸟。

普通杜鹃分布范围广,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,种群数量趋势稳定,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。是一种很有益的森林鸟类,能消灭大量森林害虫,在植物保护和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都有很大意义。基因组经测序大小约为1,153.89Mb,相关文章于2014年12月发表于Science

More

更多

科属分类

界:动物界
门:脊索动物门
纲:鸟纲
目:鹃形目
科:杜鹃科
属:杜鹃属

特征

普通杜鹃额浅灰褐色,头顶、枕至后颈暗银灰色,背暗灰色,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。下体颏、喉、前颈、上胸,以及头侧和颈侧淡灰色,其余下体白色,并杂以黑褐色细窄横斑;胸及两胁横斑较宽,向腹和尾下覆羽渐细而疏。头骨的跗盖型为索腭。嘴形稍粗厚,微向下曲,但不具钩。虹膜黄色,嘴黑褐色,下嘴基部近黄色。脚棕黄色。幼鸟头顶、后颈、背及翅黑褐色,各羽均具白色端缘,形成鳞状斑,以头、颈、上背为细密,下背和两翅较疏阔。颏、喉、头侧及上胸黑褐色,杂以白色块斑和横斑,其余下体白色,杂以黑褐色横斑。脚小而弱,足呈对趾型,即第2、3趾向前,第1、4趾向後。雏鸟为晚成性。尾脂腺裸出。羽无副羽。

习性

普通杜鹃分布于北极圈以外的整个欧洲、亚洲和非洲。栖息于山地、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森林中,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居民点附近高的乔木树上。主要为夏候鸟,部分旅鸟。春季于4-5月份迁往繁殖地,9-10月份迁走。性孤独,常单独活动。飞行快速而有力,常循直线前进。飞行时两翅震动幅度较大,但无声响。主要以松毛虫、五毒蛾 、松针枯叶蛾,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。也吃蝗虫、步行甲、叩头虫、蜂等其它昆虫。繁殖期间喜欢鸣叫,常站在乔木顶枝上鸣叫不息,有时晚上也鸣叫或边飞边鸣叫。


相关

了解更多

前往Wikipedia了解更多

测序信息

前往NCBI了解普通杜鹃的基因组测序

相关文章

前往阅读发布于2014年12月Science的普通杜鹃的测序相关文章


更多文章